220-230(14/92)
填膺地给她陈列罪名,并没有李隆基意料之内的惊慌。皇上却对太子彻底心凉了:“三郎,你就如此迫不及待?”自古新旧交替,都是老皇上死了之后新君继位,太子急火火地要继承皇位,就是希望他这个作为父皇的立刻去死吧。这可是他亲自决定的太子啊,亏他这段时间还在纠结,自责是否对太子太过严厉。
太子安抚皇上,说以后皇上自然还是最高高在上的太上皇。皇上却根本无法露出释怀的神色。李隆基想用如此极端的手法登上皇位,让他真坐上皇位又怎会善待兄弟亲人。可是事已至此,京城的兵力明显已经被太子控制住,而皇宫中又全都是他的人,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。皇上低低地叹了一口气:“唉!”
太子迫不及待的要向太平公主耀武扬威:“姑姑,你的兵力都被我牵制住,连羽林军也不听你的指挥,成王败寇,你还有什么好说的?”
一群大臣战战兢兢地聚在一起,不敢贸然表明立场,也不敢直接刺激手持利刃之人。谁会想为官的时候碰见这种夺权现场,一朝不甚就是名声尽毁,遗臭万年,要么就是身首异处。
李隆基的确查到太平公主在民间的势力分布,他将太平公主能动用的力量牵制得死死的,然后又策反了羽林军的两名中郎将,带着最忠心于他的全副武装的龙武军围困人质,又有叛将帮他清扫皇宫。全大唐最重要的人的生死都掌握在他手里,李隆基做到这一步,认为皇位已经是囊中之物。
太平公主看不出喜怒:“三郎的确有本事,为了分化羽林军,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。不过能够被策反的不论什么原因,本宫都不会觉得可惜。你费尽心思,收拢一群不忠不孝之徒也只能是沆瀣一气。”
李隆基冷笑:“姑姑真是一如既往看不清形势,还在这里逞口舌之快。看来你对自己真没有半点反思,红妆时代早应该结束!纵观历朝哪有女子公然上朝议政的?甚至你不上朝时,宰相还要去你府邸咨问;父皇每有大政,也必要同你图议。公主所欲,上无不听,宰相以下,进退系于一言!你如此窃居权位,早该归还!我身为李氏子孙,大唐皇位正统继承人,今日就替天行道,除你这颗毒瘤,还大唐一个清明治世!而那些同党营苟之人,理应当诛!”说到同党,他是看着离王说的,眼神中满含杀气。
太平淡声说:“说得再激愤,也只是过是篡位的借口,而今日你只不过是个谋反的乱臣贼子,大唐有个如此太子,真是国之不幸。”
李旦也很后悔没早点听太平的建议立别的儿子为太子,他也没想到李隆基有这么大胆子敢逼宫。他不想事情演变成最糟糕,试图挽回:“三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