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-80(30/54)
为皇嗣的小皇帝也逐渐长大,从少年到青年,娶妻生子,虽然好几年连宫门都出不去,却越发成为众多人心中的象征。有人打着他的旗号起兵,不止一次,宣称是得到了密诏,虽然事后都t被证伪,架不住真的有人相信这个,还有忠心耿耿的卫士冒死相救这种事发生。
女皇大约是动过除掉皇嗣的念头,只是一直拖着不肯下手。
某天晚上,顾斟真路过女皇母家人的宅邸,听到了一段对话。
“要我说,不如直接上书,就说皇嗣谋反,把证据一列,赐死算了。然后,在赵家子侄中选一个做皇太子,就等着改朝换代。”
“不妥,主要还是陛下顾虑重重。如今的皇嗣虽然不是陛下血脉,却是礼法上的武帝后人,又在宫里养了许多年,一旦死了,岂不是等于断绝武帝后嗣?陛下下不了这个决心。”
“什么武帝后嗣?皇嗣不过是宗室子弟,跟武帝血脉疏远着呢,还不如咱们,真的跟陛下有血缘关系。要是陛下实在担忧,大可以在改朝换代以后,为陛下和武帝单独立庙。”
“这倒是个主意。”
“陛下只是登基而已,又不曾改朝换代,你们这个法子,不行。”
“陛下就那么重视血脉?”
“死了以后没人上香供奉,那这皇帝可不是白当了?”
“说来说去,你们是不是忘了一个人?”
“谁?”
“隆宁公主。”
“……”
“隆宁公主是陛下和武帝唯一的血脉,若是隆宁公主,比之如今的皇嗣又如何?”
“你的意思是,立隆宁公主为储君?女君……如何使得?”
“已经有了一位女皇了,再有第二位,又如何?何况,若是真的那么名不正言不顺,天下乱起来,陛下才会更加需要我们。只要大权在握,就算是多熬些时间,又如何?”
……
顾斟真当时就想,如果是自己坐在那把龙椅之上,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,会怎么做?她想了又想,终究还是没有给自己一个结论。
以血脉为理由,请求更换储君的奏折在新的一次大朝会的时候被递了上去,站出来的是新贵,还是隆宁公主发掘出来的人才,因此引发了部分附和。
在女皇面前说什么“女子不可担任储君”这种话,简直是找死,于是理由只能往别的地方说,一时间朝堂之上简直要吵起来。
这一次,女皇并没有训斥隆宁公主,也没有将之直接送回公主府,而是和颜悦色地问她有什么想法。
公主战战兢兢,叩头请罪。
女皇并未表态,只是在那之后的朝会,令皇嗣上殿,同时大肆册封赵氏子弟。
顾斟真知道的时候,忍不住摇头,她对平衡之术厌恶极了,女皇并不信任唯一的女儿隆宁公主,纯粹的亲情大约只存在于女皇掌权之前,那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。
支持隆宁公主的势力不允许她后退。
“以公主如今权势,放下一切就能善终了?”
第72章
女皇七十大寿, 依旧显露出过人的旺盛精力,她的皇位算得上稳固,因为很多人其实已经习惯一位女皇的存在, 而争斗的核心成了储君之位。
皇嗣、隆宁公主,还有赵家推出来的几个候选人,这些人背后站着数不清的支持者, 女皇像个裁判,掌握着越发微妙的天平。
顾斟真的意见也成了参考,而她实际上就见了女皇一面, 之后就一直以隆宁公主供奉的身份待在成齐国,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