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-30(27/37)
,瞧我发现了啥。”一笼还没出锅,便来了食客。
“姚老板,今儿来得挺早。”
那食客凑上前,见竟是在现做,不由起了心思,抻长脖子偷摸瞧了半晌,仍是一头雾水。
“姚老板,陶罐里那黑乎乎的东西,莫不就是做竹筒豆腐的秘方?”
这话一出,沈家四口齐齐看向他。
“哈、哈哈,我就随口一问。”
汉子面露尴尬,自己竟一不留神将心里话说了出来,当着老板面询问秘方,与明抢无异,幸好沈老板没发火,否则今日吾命休矣!
姚沐儿见自家夫君一直盯着那汉子瞧,伸手在人腰眼儿上戳了下。
“桌子都摆好了?”
沈季青收回目光,眼神对上夫郎,蓦地柔和几分。
“这就去。”
姚沐儿点头,转身对汉子说道:“竹筒豆腐马上就好,稍等片刻。”
“哎!”
汉子擦擦额角,凳子都不敢坐,待竹筒豆腐一好,忙交了银钱拎着跑出巷口。
过了日出,市集上百姓渐渐多起来,姚记包子摊食客不断,一直到隅中,才有时间坐下歇息。
头一日现做现卖,成效甚好,原定一百五十份竹筒豆腐,多卖出去几十份,一天下来连带包子与骨汤,净赚四百六十三文。
“哥,咱们一天就赚了半两银子,一个月就是十五两,照这个速度下月便能在镇上租家铺子了!”姚青云数着铜板,面色激动。
第一次瞧见这么多银钱,近千枚铜板摆在眼前,快铺满整张方桌。
姚沐儿串着铜板道:“哪有那么容易,这两日是上元节才赚得多些,明日镇上百姓得少一半,能赚上三百文便是好的。”
沈氏笑呵呵,“三百文也够了,寻常摊贩一日才赚百十文。”
沈季青接过夫郎串好的铜板,放进钱箱,“咱家本钱投得多,若是只赚一百文,除去本钱也不剩多少。”
“娘倒忘了这茬儿。”沈氏忙改口,“那还是多赚些好,明儿早早出摊,到晚晌应当能赚个两三百文。”
姚沐儿点头,转而说起五日后,书院启学一事。
“束脩每季二两银子,以物代也可,咱家没什么可替代的,到时直接交银钱,笔墨纸砚与书本也得早早准好,这些哥都不懂,只能托人帮着置办。”
念书开销大,光是束脩费用,寻常百姓便已负担不起,更别提笔墨纸砚与书本,加一起一年十两银子是有的。普通百姓辛苦劳作一年,也未必能攒下五两,姚兴福有做木工的手艺,这才能将姚宝财送去书院念书。
姚青云晓得这些,但没因费用高昂退缩。
士农工商,商排最末,唯有读书人地位最高,一族之中若有人高中,光宗耀祖,鸡犬升天。
姚青云没什么大志向,只想尽己之力,让一家人日子过得安稳些,既然他有读书的天赋,便不想浪费,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番。
“哥,这钱算我跟你和哥夫借的,将来还你。”
小汉子语气坚定,姚沐儿也顺着应下,左右都是一家人,还真能分得清楚你我不成。
“青儿,明儿把娘送回村里吧。”沈氏忽然说。
姚沐儿愣了下,“娘,您要回去?”
“咱家田地虽少,但也有三亩呢,这不开春有些日子了,娘打算回去好好拾掇拾掇,等过了惊蛰种点芋头山药,省得一直买着吃,镇上吃食可不便宜。”
“娘,这件事我与夫君商量过。”姚沐儿说道,“咱把那三亩地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