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-70(46/54)
下巴突然发问。“阿?”
“就是南边他们都将那么小的孩子,送到童学里雇人照看的吗?”
“唔,很多,”姜青禾当然不知道这个朝代的南边到底有没有,她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添油加醋。
“按我那地的童学来说,四五岁就能开蒙了,因为这个时候的小孩最聪明。他们开蒙不单单是学认字,这个时候学啥话都是最好的。以及让他们玩、教他们东西,小孩会变得很聪明。”
“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年年学,再到社学里,真能出几个读书人也说不定。”
姜青禾满肚子的想法,她为了她家蔓蔓真是不管在哪里都操碎了心。
但很现实的问题是,没人愿意出束脩,哪怕是一个月半斤或一斤的粮食。在绝大多数当娘的眼里,孩子不能养得太草细,就该放养摸爬滚打才会长大,不会夭折。
而且她们不像姜青禾一样只有几个娃,每家基本上都有三个以上的娃,拉扯一两个长大,大娃就能接手照顾小娃。
哪怕七八岁的年纪,自己都还小,可已经能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。
所以她们压根不像姜青禾那样,迫切需要一个童学,需要一个人来专门照管。
相反她们会觉得姜青禾傻了不成,要拿粮食去请人来看顾娃,哪有那么精贵。
这会儿宋大花也没跟她意见统一,“俺家的娃是不指望了,爱上哪上哪。没谁能看得住那两个泼猴的。”
“要是有童学的话,俺倒是想把小草送去,也叫俺娘轻松点,她腰背不成了,”虎妮叹口气。
土长这会冷静下来,满腹心事,她掰开烙花馍馍也不吃,“这事再想想,再想想。”
她没法保证能做得了主。
但她给姜青禾指了条路,“要是想请人在农忙期间照看蔓蔓和小草的话,有个人很合适。”
“谁?”姜青禾问。
“赵观梅阿,”土长说,“她家的妞妞你见了没,衣裳虽说是粗布衣裳,可里头穿的那都是一点点碎的细布拼出来的。她脸上也都是干净的,梳的辫子也齐整,甚至手指甲缝连一点黑泥都没。”
“俺晓得你不放心,你要是去过一趟她家,你就晓得她收拾得有多立整,连点灰都不带有的。不管你哪时去,她那炕上叠得都好好的,别看屋子小,走进去可不知道多舒心。”
姜青禾想起赵观梅说话时,总是不紧不慢,教东西也很有耐性,哪怕对面那些妇人大嗓门又闹着不懂,她也从来没有不耐烦过。
她有点心动,但理智迅速回笼,“人家不用下地的吗,而且她家妞妞才三岁不到点吧,要是照管两个孩子